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动态

蔡恬恬同学在白洋副教授的指导下于Brain Stimulation杂志中公开发表了将HD-tDCS首次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 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作者 : 附属医院学生会宣传部     时间 : 2021-11-16

科研

近年来治疗意识障碍患者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飞速发展,如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等。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因成本低廉,便携性好,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其电极片面积大,造成电流弥散,刺激定位性差,影响了其在临床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技术(HD-tDCS)已克服tDCS的技术壁垒,并有研究提示其能够提升正常人的运动功能,语言学习和工作记忆等。但仍未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之中。

2019年11月,杭州师范大学蔡恬恬同学在白洋副教授的带领下,同郑州中心医院郭永坤团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夏小雨团队合作在Brain Stimulation杂志中公开发表了将HD-tDCS首次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并同时采用昏迷恢复量表和静息态脑电评估患者刺激前后的状态变化。

根据测得实验结果显示,共有85.7%(24/28)的患者治疗两周后,其CRS-R分值有所提高,其中7位患者有明显的意识状态好转,提示HD-tDCS能够较好地提升患者的行为意识状态水平。接着研究人员将这7位患者定义为responder,其余为nonresponder。

分析这两组的全脑脑电数据发现,随着治疗的进行,responder组的delta活动逐渐降低而alpha波活动逐渐提升,并且T3期较T0期有明显的改变。而nonresponder组的delta和alpha波在四个时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CRS-R的提升越大δ和α波的改变越明显,表明δ和α波的自发活动与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密切相关。

接着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单个电极的频谱变化,发现responder上述δ和α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顶叶区,与HD-tDCS的刺激区域一致,单独分析刺激中心Pz点结果同上述一致。

论文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技术(HD-tDCS)作为新兴技术,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康复具有较好前景。此外,研究结果提示HD-tDCS作用效果的潜在机制可能与影响delta和alpha活动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文章第一作者单位为杭州师范大学,由蔡恬恬同学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白洋副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rs.2019.08.017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金华路120号 杭州师范大学金华路校区1号楼
电话:0571-28865537 邮箱:linchuangyixy@hznu.edu.cn
研招电话:临床0571-28860227 口腔0571-28865516 心理0571-28867717
版权所有 © 2021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